3)第153章 缅北的雨,一直下_从我的团长开始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军的后勤变得一片混乱。

  为此,在密支那周围的战斗中,中米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

  官兵们在泥水中挣扎着发动攻击,大雨使密支那周围的土地变成一片泥潭,进攻部队既不能快速移动,也无法就地隐蔽。

  而日军则在工事中扣住九二式重机枪的扳机,就仿佛要把储存的子弹打光。

  中米士兵缺乏炮火支援和有效协同,在城外繁茂的丛林,遍布的稻田和翻涌的泥浆里艰难向前,在几乎成为活靶子的情况下,和日军一个又一个加固的工事据点搏斗,很多人倒在那些日军的散兵坑四周,永远不能再起来。

  满员三千的美军麦支队减员一半,而米军许多人员因伤病回到后方就无论如何不肯再重返前线,史迪威几乎用棍子将所有留在后方的米军战斗兵员赶回了密支那。

  事实上,对日军长期筑垒、工事坚固的密支那,孙立人和廖耀湘两位师长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,应该先切断密支那与孟拱、八莫之间的联系,而后以围困和消耗的方式歼灭其守军。

  这样的建议,应该说考虑到了日军顽强的据守能力,也有利于中米联合部队发挥远比敌军强大的兵力与火力优势。

  但是,柏特诺并没有采纳这样的建议,仍然下令不顾雨季,尽快对密支那进行强攻。

  在和华夏的三位师长闹掰之后,华夏部队暂停了对密支那的进攻,战事一拖再拖,每天只是象征性地往前推进50米的距离。

 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,反正气得柏特诺不轻。

  史迪威知道后,觉得柏特诺已经不适合继续领导密支那的部队,打算换人了。

  只是,用米军的将领来领导华夏的部队明显不合适。不说别的,东方的打法和西方的战法就不一样。

  东方华夏喜欢多采用计谋而米国则多采用他们的米国式进攻。

  所谓米国式进攻,即严格依赖大量的火力和兵力优势,轰击正面敌人,在兵法中可称“一力降十会”,让许多传统兵家为之扼腕。

  但在密支那城下,空降到达的盟军并无绝对兵力优势,后勤在雨季中举步维艰,空投十分困难,一个炮兵单位一天只有150发炮弹的补给,所以,柏特诺的打法在此处有些文不对题,在战斗经验丰富的日军部队面前显得战术呆板,缺乏变通。这就难怪深谙东方兵法的中国军队各级将领,对这位柏参谋长缺乏敬意了。

  如果不了解两支部队的不同,还是会出现意见和分歧。

  最终,史迪威把华夏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新一军的军长郑洞国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